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013·•山东文综T1~2•8分)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其对水循环及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解析】1选C,2选C。具体分析如下:3.(2013·•浙江文综T4•4分)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④防治湿地退化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应结合拉萨河流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进行保护区规划。【解析】选B。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可提高资源保护的集中性及可操作性;河滩低地易被淹没,不宜布局文化建筑;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可以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防治湿地退化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资源不应改造当地民俗。(2013·•重庆文综T9~11•12分)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4~6题。4.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5.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6.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2)认真审题,理解流域产沙量的内涵。【解析】4选B,5选D,6选A。第4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量、植被状况等,所以选B。第5题,此题关键是理解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所以B项错误;每次暴雨时测量土壤流失量不现实,也不准确,所以A项错误;泥沙总是流向地势低的地方,所以在源头设置收集池不可行,C项错误。第6题,坡度小的地方,地面汇水速度较慢,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水土流失较弱,所以单位面积产沙量小;坡度大的地方,地面汇水速度较快,流速大,侵蚀程度较大,水土流失较强,所以单位面积产沙量大。(2013·•海南地理T6~7•6分)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7、8题。7.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地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力D.方便产品运输8.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①碳排放量增加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④蔗糖消费量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两点:(1)S州甘蔗种植面积大,燃料乙醇厂多。(2)燃料乙醇市场需求增加。【解析】7选A,8选B。第7题,S州甘蔗种植面积大,且燃料乙醇厂多,说明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当地是为了接近原料产地。第8题,燃料乙醇市场需求增加,会使得能源消费结构改变,同时为种植甘蔗而大量开垦耕地会使热带草原的面积减少。(2013·•上海地理T27~28•4分)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问题。2000年2004年2008年煤炭83.43%86.51%89.99%石油16.23%13.23%9.84%天然气0.34%0.26%0.17%9.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