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 10 课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 识记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了解其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2) 熟识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中国被侵略的原因,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表明资本主义的贪婪性和侵略性本质。 (2)近代列强侵略过程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 的崇高精神;清政府的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3)吸取 “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教学方法】1. 通过利用课件,播放相关教学影片,再现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的经过,使学生对近代列强侵华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2. 在课堂上利用讲述、提问、讨 论等方式,培养同学们的思考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3. 关于对中国近代史的事实,启发同学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思考,进一步认识中国被侵略的根本原因。【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背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扭转贸易逆差,把鸦片走私到中国。过程: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过程:1856 年英法军队进攻广州,战争开始; 1858 年攻陷大沽,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战争结束。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进一步遭到破坏;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中国的半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