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整合】1.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背景、发展过程、影响 (1)背景 ①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背景:首先,社会大变革带来思想大解放。其次 ,王室的衰微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再次,大国争霸战争,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最后,讲学风气的盛行,私学的兴起,使文化典籍广为传播,各种学说广为流传,形成了争鸣氛围。 ② 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扩充军事力量,向外发展(如边境不宁,需北击匈奴;汉初的王国问题需要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等),巩固国家统一,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受到青睐。 ③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儒学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④ 明清时期产生思想批判的背景:经济上,当时正处于农业文明发展的高峰,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江南城镇兴盛,出现了一批新的市民阶层,他们在政治上有了新的要求。 政治上,明代专制制度高度发展,特别是中后期,统治腐朽,社会危机严重。明清之际,社会动荡激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这些引起了一批有责任感学者的思考和反思。 文化上,清朝建立后,停止残酷镇压汉人的政策,为笼络士人,采取了对汉族知识分子笼络的政策。 思想上,程朱理学自身僵化,禁锢士人的思想,同时,西方传教士传入西方科学,由此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迫使他们对理学进行批判或修正,倡导经世致用。 (2)发展过程 时期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魏晋 唐宋 宋明 明清 特征 创立 完善 重创 正统 冲击三 教 合一 发展 衰落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苟子 ( 秦 始皇) 董仲舒 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王阳明李 贽 、 黄 宗羲 、 顾 炎 武 、王夫之主张 “仁”,“ 礼 ”, 为 政以 德 ,对 鬼 神敬 而 远之 , 教育思想仁政,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焚书坑儒)天 人 感应 , 君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