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教学案【考纲解读】熟语的考查,一般是选择使用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从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讲;通常,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两用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和“灯红酒绿”等。熟语考查一般具有两个特点:① 结构上的稳定性。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意做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但是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或“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② 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剧本”。【专题突破】1.高度重视积累,确切掌握词义在积累方面,首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再次,要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积累是为了运用,确切地掌握词义尤其关键。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破釜沉舟、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果不追其本源,简单的照现代意义去理解,就会弄错成语的含义,以致误用成语。2.掌握错误类型,提高辨误能力用心 爱心 专心1 (2) 语义相左。如:当黑客循环不断地测试可能的顺序号时,访问被拒绝词条将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纷至沓来。(3) 前后矛盾。如:桃花开放的岁月里,姹紫嫣红,我忽然觉得心里有无限渴望,一如每天升起的朝日,总是灿烂着它的微笑。(4) 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