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试说明学习要求魏 源 与 《 海 国 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 变 革 的 思 想 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思想解放· 中国向何处去”2.探讨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时,既要分析维新思想本身的价值,也要适当联系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政治活动,使作用的理解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3.联系专题四的三民主义和必修Ⅰ辛亥革命的内容,完整地建构晚清时期思想解放潮流的框架结构,认识到由器物到制度、由立宪到共和的递进过程。4。联系现实,理解思想解放对于改革开放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一、开眼看世界1、历史背景①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②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③ 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倡导者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做法:主持禁烟期间,设译馆,译夷书,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2)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史地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二、中体西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形势。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3、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中学,中国传统文化;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4、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5、论战:顽固派 vs 洋务派焦点内容:如何维护统治的方式——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6、实践:19 世纪 60-90 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兴起(1)内容:①前期,旗号“自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②后期,旗号“求富”,创办民用工业;③ 70 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主要有:京师同文馆(2)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失去原有意义。(3)评价洋务运动:不足:洋务运动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