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届高考化学一轮精品教学案 7.3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的方向(1)【2013 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1.理解化学平衡标志判断及“同边异异边同”原理;2.掌握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及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本讲是高考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主要考点有:①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及平衡的判定;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勒沙特列原理;③等效平衡规律;④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今后的命题方向:化学平衡的理论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高考会以新情境从多个方面来考查考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重要知识梳理】一、化学平衡移动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破坏了原平衡状态时 v 正= v 逆的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然后在新的条件下使正、逆反应速率重新相等,从而达到新的化学平衡。也就是说,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③ 结论:增加反应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移动,且新平衡时的速率大于原来的平衡速率。⑵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①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 v(正) = v(逆),达到平衡态Ⅰ。当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不变,则 v(正) <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② 图像表示为: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③ 结论: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且新的平衡时的速率小于原来的平衡速率,⑶ 增加生成物的浓度①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 v(正) = v(逆),达到平衡态Ⅰ。当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加快,则 v(正) <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② 图像表示为: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③ 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且新的平衡时的速率大于原来的平衡速率,⑷ 减少生成物的浓度①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 v(正) = v(逆),达到平衡态Ⅰ。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慢,则 v(正) >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② 图像表示为: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平衡态Ⅰ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