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品资料专题 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教学案(教师版)【2013 考纲解读】1.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 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响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4.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 政策实施的背景和评价;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历届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知识网络构建】【重点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3、封建社会:铁器时代。① 西周:铁器开始使用。② 春秋: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标志着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铁锄、铁斧)。用木炭做燃料,用皮囊鼓风冶炼生铁。也开始用牛耕。③ 战国:农民更多地使用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各国都有冶铁中心,最著名的有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④ 西汉:普遍应用牛耕和铁农具。牛耕或马耕在北方普及。出现了二牛三人的耦犁法和二牛2、运河工程:秦政府为解决运输军粮的困难,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连接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隋炀帝于 605 年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3、历代治黄工程: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人江河再流人海洋;西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修筑旧渠和堤塘;元世祖征发军民治理黄河。4、海塘工程:为防止潮汐灾害,五代十国时,吴越在钱塘江边修筑海塘,使万亩水田免于水患。5、建筑工程:①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②万里长城。从战国到明,历代都修建长城。最重要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③ 隋唐长安城。十三朝古都,唐长安城的布局和特点。古代都城建筑的典范。④ 明清北京城。1417 年明政府开始营建北京,1421 年正式迁都北京。北京城有三重,从里到外依次是宫城、皇城和京城,是古代东方建筑的杰作。三、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战国时期:封建城市兴起,商业兴盛,但此时城市基本上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