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 亲情的呼唤 渐悟的愧怍-细读《老王》

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 亲情的呼唤 渐悟的愧怍-细读《老王》_第1页
1/4
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 亲情的呼唤 渐悟的愧怍-细读《老王》_第2页
2/4
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 亲情的呼唤 渐悟的愧怍-细读《老王》_第3页
3/4
2013 高考语文文本解读:亲情的呼唤,渐悟的愧怍——细读《老王》 经典文学作品解读的角度是多元的,解读的主旨是多义的。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从老王的角度解读老王的为人处世、性格特点等,从作者的角度解读对弱者的关爱以及关爱不够的愧疚等。从两者的关系来看,人教版教参认为,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当我们沉潜文本,细读文本,总有一种解读贴近作者的创作的最初动机。下面我们从老王的三送和“我”的三问的对比中来探寻文章“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三送 送冰:“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老王送冰不是为钱,分明是赔本的生意,但是老王“愿意”!为什么愿意?追溯前文,我们就知道,因为“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一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的老王没有什么亲人,能有我常在坐车时跟他说着闲话,应该是多么宽心和幸福的事儿。所以老王送冰从实用价值上讲也许亏本,但从情感价值上说老王找到了亲人的感觉。对于老王这比什么都重要。残疾孤苦的老王渴望拥有亲人,渴望与亲人唠唠。 文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当“我”问老王那个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是不是他的家老王这样回答:“住那儿多年了。”他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住那儿多年了呢?文中虽然没有写老王说话时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老王脸上的无尽沧桑和悲苦。人之将老,依然孤苦伶仃,无家可归,这,就是老王当时的处境! 送人:“文革”开始后老王蹬三轮车送钱钟书先生上医院,却坚决不要钱。老王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当“我”执意要给钱时,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最后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在钱钟书夫妇沦为“牛鬼蛇神”的年月里,人人对他们都是惟恐避之而不及,“我自己不敢乘三轮”。唯有老王,他忘记自己的不幸,不怕受牵连,一如既往地送钱先生到医院,扶他下车,坚决不收钱。什么是亲人?亲人就是在你一切安好时,他站在一旁默默地关注着你。而当你遇到了困难,他会不遗余力地关心和帮助你。“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是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哪能要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 亲情的呼唤 渐悟的愧怍-细读《老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