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课标历史卷:从“怎么考”到“怎么教”主要内容:1、怎么考? 分析试卷的考查特征:考什么内容?如何考?考查什么能力?2、怎么教? 二轮复习的针对性举措:总体要求;实践案例。【选择题怎么考?】第一,考查内容(“知识点”)的特征:1、学科中的基本知识(主干知识)而非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所有版本教材、课标、考纲对命题都没有实际的约束意义。) 我们的备考过多地受制于“课标”和“教材”的牵引,致使考题内容多“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之外。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以人教版为例:记忆和理解精耕细作、耕作工具的改进;自给自足、个体经营;评价等等。忽视了土地兼并和田制改革、限田、抑田、均田等措施。土地的占有和分配方式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课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材:缺少对于世俗文学、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关系的叙述。 教学:宋词。 知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变化的深刻影响。 )30.1895 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教学: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见下图:)2、考查基本的史实(大众化的史实)。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