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时文阅读第二辑 中国人在伦敦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时文阅读第二辑 中国人在伦敦_第1页
1/2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时文阅读第二辑 中国人在伦敦_第2页
2/2
中国人在伦敦 7 月 27 日下午,参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中国留学生王美美跟同伴们一起进场。吃完组委会发的三明治,她穿上表演用的护士裙,自己化好妆,等着开幕式开始。她有一点失落:跳完舞,自己跟伦敦奥运就再也没有联系了。为了不耽误观众离场、缓解地铁压力,他们这些表演者必须提前离场。 她是众多参与奥运开幕式表演者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她曾错过了为 2008 年北京奥运服务的机会。惊喜的是,四年后她被伦敦奥运会选中了。 奥运情结 王美美在表现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迈向未来》章节中扮演一个护士。其实,有近一半演员是真正的护士,但组委会显然无法找到更多符合条件的医疗工作者——既要会跳舞,又要在工作的同时保证训练和演出时间。这样一来,王美美们便有了参与表演的机会。 2011 年,王美美赶上了伦敦奥运开幕式第二轮表演志愿者的招募。她随即在官网上进行报名,表格简单得难以想象——只有姓名、国籍、特长等内容,就连个人经历都无须填写。 四年前,她没能担任北京奥运的志愿者。当时她在济南念书,而她的学校没有京外志愿者名额。那时,她看着别人穿着统一的蓝色志愿者 T 恤从北京回来,“羡慕得两眼放光”。 跟王美美一样,许多中国人都有“奥运情结”。6 年前开始常住伦敦的李鹏(化名)以前一直在国内做财经记者。他仍清楚地记得,2001 年 7 月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天,他和朋友出外庆祝,他们带着一瓶香槟到一家麦当劳休息,却被服务生拦下来。“对不起,我们这里不让外带饮料酒水。”“奥运都申办成功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李鹏和同事们反驳。一旁的顾客纷纷给予声援,结果服务生笑着走开,大家如愿以偿分享了那瓶香槟。2006 年,他专程从伦敦去意大利看了都灵冬奥会,2008 年又为了奥运特意休年假回北京。 无论伦敦奥运“激励一代人”的口号能否在英国实现,但一个普遍认同的事实是,从1980 年代开始,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和奥运战略让奥运会、奥运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中国观众。 从东北专程来伦敦旅游的卢文(音)买了三张羽毛球预赛门票,“感受感受奥运气氛”。在他看来,奥运是“不可不经历的盛事”,“许海峰,老女排,”他自豪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是看着曾经的洛杉矶奥运会过来的!” 7 月 28 日,卢文匆匆进入温布利体育馆,羽毛球预赛已经开始。他埋怨妻子只顾在场馆外拍照留影导致迟到,两人小小争执一番后,卢太太把相机递给丈夫,让他以赛场为背景,给自己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时文阅读第二辑 中国人在伦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