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主要经过、标志和历史影响。2.掌握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主要历程;与前几次国际格局相比,多极化趋势的新特点以及对世界局势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两级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2)难点: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学法指导】① 通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因和外因、主要矛盾和次 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② 运用有关史实和材料,分析概括日本为何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分析俄罗斯为什么在国际上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③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及教师补充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链接】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含义,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历程、演变规律和主要认识1.含义:主要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2.演变历程: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了新的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949 年北约成立和 1955 年华约成立,标志着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也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20 世纪 60、70 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60 年代末,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经 济强国;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 年底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61 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的趋势。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和 1991 年苏联解体,华约集团宣告解散,标志着二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最终解体。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欧洲联盟的成立和欧元正式启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谋求国际政治大国地位的行动和要求日益升级。2000 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采取一系列务实措施,开始走出低谷。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国际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3.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