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面对汤圆与玫瑰的选择题,陪佳人还是陪家人?”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月满冰轮,人约黄昏。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姗姗而来。2 月 14 日,元宵节与情人节碰头。不少年轻人陷于甜蜜的烦恼,做起亲情与爱情选择题:当汤圆遇上玫瑰,陪“佳人”还是陪家人?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面对汤圆与玫瑰的选择题,陪"佳人"还是陪家人?”问题?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有对先人遗泽蹈厉发扬的自信,也需有对时代潮流的感知和融入。 月满冰轮,人约黄昏。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姗姗而来。2 月 14 日,元宵节与情人节碰头。不少年轻人陷于甜蜜的烦恼,做起亲情与爱情选择题:当汤圆遇上玫瑰,陪“佳人”还是陪家人? 鲜红的玫瑰与雪白的元宵迎头撞上,这并非文明的冲突,而是一段东西方节日相互融合的佳话。细看古老的元宵节,两千年来正是在各种文化浸润下才渐渐圆润而璀璨。 元宵节从秦汉的祭太一神发端,佛教称其为参佛吉日,道教以燃灯来愉悦天官,民间信奉元宵时能散百病,清代加入舞龙、跑旱船、踩高跷等“百戏”元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更古已有之。平时不出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借上元观灯之机向有缘人一通情愫。玫瑰与元宵,原本就佳偶天成。有网友戏言,今年的 2 月 14 日,是十九年一遇的绝佳上门节,何妨带着恋人见父母,捧着玫瑰吃元宵? 值得关注的,还不是洋节与土节的交融,更有节日中文化味道的探寻。不独元宵,像端午,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如今却几乎只剩下吃粽子。再如七夕,有鹊桥相会的浪漫传说,也是姑娘们乞巧、展示女红作品的女儿节,而今成了商人的促销良机。中秋在古代更像民间狂欢,深夜弦重鼎沸,儿童连宵游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何等兴奋热闹! 祖先是在用怎样一种轻松的、活泼的、健康的心境,设计并享受节日带来的快意人生 。 在抢救人类文化遗产正在全球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如果将这样的美妙节日,拱手让给商家设计,让浩然的中国气派、丰富的文化信息精气神,被一个“吃”字填满、一个“钱”字主宰,甚至还成了一些人暗度陈仓的送礼佳期,把个月白风清的雅事,弄成了焚琴煮鹤的荒唐,岂不让人扼腕? 反思过节方式的单调、苍白甚至恶俗化倾向,媒体、商家及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健康生活理念,都需重新补课。过节,咱要吃美食,也要有载体品味中国人那活泼昂扬奋发的文化气韵,品味那缕来自文化传统中的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