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卫计委:2014 年推进“国务院将审议落实“大气十条”22 项措施 ”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11 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介绍2013 年环保工作进展情况。翟青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前,各地、各部门正在全力落实中。近期,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细化分解梳理了 22 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 6 条能源结构调整政策、10 项环境经济政策,以及 6 个方面的管理政策。这 22 条政策近期国务院将审议。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国务院将审议落实“大气十条”22 项措施 ”问题? “大气十条”指标设定强调分区分阶段 对京津冀提出最严格要求 有记者提问:去年国务院 9 月专门发布了“大气十条”,出台了很多治理雾霾的重要的举措,请问环保部针对“大气十条”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像京津冀这些重点地区具体落实情况怎样? 翟青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文件出台以后,各界反映很热烈。大家普遍认为这份文件的目标积极稳妥,任务具体、明确,措施周密、可行。从编制这份文件的初衷来看,力图完成三大任务。 一是试图从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注重改革创新,激励和约束并举,特别要着力构建政府、市场、企业以及公众,大家共同奋斗的新的治理机制。 二是把握好“稳、准、狠”的具体要求,在指标的设定上要强调分区施策,分阶段地推动差别化的目标来实现。比如“大气十条”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不同的指标要求,看过“十条”文件的都知道,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指标要求,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重点区域,要求以控制 PM2.5 为主;对其他的地区要求控制 PM10。在重点区域之内,又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京津冀污染比较严重,要求削减 25%以上;对长三角三省一市来说,要求削减 20%;对珠三角而言,要求削减 15%;对于这三个区域之外的其他地区要求 PM10削减 10%以上,充分体现一种差别化的管理要求。 在工作重点上,文件突出以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为工作重点。在这几个区域,特别是京津冀的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在实施效果上,力图实现一石多鸟的效果,也就是说,要实现大气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双赢,甚至是多赢,要力图通过“大气行动计划”的实施 , 既能够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又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是试图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的再生产各个环节提出“一揽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