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宋明理学一、 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魏晋时期儒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1.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2.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正确看待和评价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通过对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认识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了解其发展规律,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提取图片信息,拓展课本知识,探究历史问题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维护互补的重要性宋朝的程朱理学宋代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发展为新兴的儒学了解思想观点,观察发展变化,分析地位价值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心学的出现既反映了理学在明代的发展,也预示着新的理论即将出现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用心 爱心 专心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 课时。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用心 爱心 专心本课引言是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的。图片是一幅庐山白鹿洞书院的照片。文字内容重点指出,南宋时的大儒朱熹与其主要论敌陆九渊 800 多年前在此的一场学术报告会,这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次盛会,由此引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学的新发展──“理学”新体系的出现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