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学习目标】掌握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通过学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以及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历史演变;通过对西欧和日本各国战后经济的学习,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除吸收和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外,更主要取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习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特点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重要特点。【专题学法指导】 整体感知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0 年代美国的繁荣之下掩盖着深重的危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 年 10 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并导致了政治危机。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1932 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农业、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新政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的深远意义在于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二战期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后历任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模式。二战结束到 60 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70 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80 年代里根上台后采取了反凯恩斯主义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1982 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和连续增长。90 年代克林顿上台后消灭了财政赤字,加上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进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国战后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推行凯恩斯主义,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1979 年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推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改革并获得成功,英国经济模式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成为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有明确经济发展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