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届高三物理授课提纲二、运动学(6)[课 题]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原理]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 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s=s2—s1=s3—s2=s4—s3=aT2由上式还可得到s4—s1=(s4—s3)+(s3—s2)+(s2—s1)=3aT2同理有 s5—s2=s6—s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 s1、s2…即可求出:a1= (s4—s1)/3T2a2= (s5—s2)/3T2……再算出 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注意事项]1、计数点的选取,在开始点下标明:“0”,在第 6 个点下标明“1”,在第 11 个点下标明“2”…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 T=0.02s×5=0.1s。2、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3、应该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4、小车另一端所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区别。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子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计数点与计时点有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 T 等于多少秒。[例题分析][例 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 A、B、C、D、E、F 等 6 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 220V、50Hz 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 A 对齐。 ⑴ 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数点 AB、BC、CD、DE、EF 间的距离s1、s2、s3、s4、s5,它们依次为______cm、______cm、______cm、______cm、______cm。⑵ 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 B、C、D、E 各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 vB、vC、vD、vE依次是______m/s、______m/s、______m/s、______m/s。 ⑶ 根据以上结果,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 a。2112345678910A B C D E F ⑷ 根据⑵中得到的数据,试在右边所给的坐标系中,用做 v-t 图象的方法,从图象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a.。要标明坐标及其单位,单位大小要取得合适,使作图和读数方便,并尽量充分利用坐标纸).试说明为什么用图象法求加速度的偶然误差比较小?⑸ 从图象上求纸带上的 A、F 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 vA=______m/s,vF=______m/s,并由此计算:当打点计时器打下 A 点的时刻,物体已经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