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昆山惨剧””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车间里,已被气浪和火焰燃爆得一片狼藉;一位参与救援的警察抬完尸体后,“难受得吃不下饭”;治疗的医生看着手术台上的一个个被烧伤的工人,“想哭却哭不出来”;献血站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连抽血的护士都累得躺在地上睡着了……“71人死亡,在院治疗 186 人,绝大多数人重伤”,这两天,目睹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惨烈的爆炸现场,奔波在医院的紧急救援中,作为一名多次采访过灾难现场的记者,我还是感到揪心的疼痛和震惊。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昆山惨剧””问题 这本是一起不该发生的惨剧。虽然,国务院调查组还未公布调查结果,但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消息称,经初步调查,该事故疑似因粉尘爆炸引起,初步判明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门口,一名来自安徽的员工家属向我哭诉,有员工之前就向企业反映过粉尘问题,可管理方无视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一名曾在该工厂工作过的陕西小伙说,抛光车间的工序主要是给汽车轮毂毛坯打磨、抛光,车间内噪音、粉尘很大,温度高,而发生爆炸的抛光二车间流水线间隔一米,工作人员间隔 50 厘米,人员密集。还有员工透露,出事车间之前就曾发生过一次事故,只是因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了了之。有员工还表示,他们未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 这一个个忽视安全生产的细节,让人想起了安全生产中著名的“海恩法则”: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 次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隐患 。 这个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早在今年 3 月 20 日,出事企业所在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曾召开全区安全生产会议,组织各企业负责人观看事故警示片,并签署责任书,管委会负责人要求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功夫在平时”“警钟长鸣”; 4 月 16 日,与昆山一江之隔的南通,也发生了一起粉尘爆炸事故,造成 8 人死亡。之后,针对安全问题,有关部门也紧急部署,要求省内各地企业排查隐患; 就在爆炸发生前的一个月,7 月初,江苏省安监局相关负责人也曾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听取当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制、机制及机构能力建设情况汇报,并检查了部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回望这些“部署”“措施”,再看看这场特大事故,几乎所有人都在追问:为什么“警钟长鸣”“举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