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化学试题分析一、总体评价随着新课标高考改革的深入,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全国I卷和全国Ⅱ卷。全国I卷适用于湖南、湖北、江西、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全国Ⅱ卷适用于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全国卷)化学试题遵循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在创新中立足基础,注重能力。试题不仅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而且为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试题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算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1、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保持试题稳定2013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化学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的知识均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突出所考查范围的主干知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试题虽然在解答思路和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但知识均源于课本,试题的落脚点比较基础,即高起点低落点。例如物质的分离、提纯,同分异构体,元素构、位、性关系,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化学反应类型等考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能力要求,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高考命题原则。2、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迁移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体现在能力考查上,为了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2013年高考在能力测试方面突出下列特色:(1)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2013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保留了2012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的题型特点,全国I卷第26、28题,全国Ⅱ卷必考题第13、26、27、28题和选考题第37题均对考生计算能力进行了考查,且加大了考查力度。命题时没有刻意设计一些“玩味”计算,体现基本化学计算思想和化学计算的实用价值。(2)注重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中学化学中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信息呈现,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解度、酸碱中和滴定中的pH等。图象和表格中含有大量的信息,信息中有的是隐性的,考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全国I卷第13、26题便是如此,第28题根据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图象,考查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全国Ⅱ卷第26、28题亦然,第28题根据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总压强(p)数据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3)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对考生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如2013年理科综合新课标全国I卷26题第(6)问,全国Ⅱ卷26题第(6)问,如果考生不能根据试题提供信息对题中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发散联想物理知识,对该问就不能做到准确解答。3、淡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有弱化趋势。两份理综试卷的化学试题部分7道选择题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要求均不高,非选择题部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力度也不大,其他物质性质或反应方程式均是课本以外的,这种命题形式使考生从死记繁多化学反应的备考方法中解脱出来。二、逐题分析7.(I卷)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STSE知识。7.(Ⅱ卷)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地沟油可用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