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5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突破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VIP免费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5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突破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1/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5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突破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2/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5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突破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3/3
第十四章第35讲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失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读图回答1~2题。1.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B)A.泊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B.哈巴格希东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2.下列措施有利于治理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的是(B)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柠条为主的混交林C.在泊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D.严格控制小煤窑开采,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解析第1题,东胜矿区北部、东部降水较多,以水力侵蚀为主,地形破碎,沟谷发育;西南部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气候干旱,以风力侵蚀为主;中南部位于西部风蚀地貌与东部黄土水蚀地貌的过渡地带,为水力、风力侵蚀过渡区;东胜城区硬化地面多,水力侵蚀微弱。第2题,在沟道两侧陡坡采取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措施以及营建生态林等生物措施,缓坡修建梯田等工程措施及营建经济林等生物措施;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荒漠化;固体废弃物堆弃于沟道中会造成矿区水土流失加剧,应找到科学合理的固体废弃物利用途径或堆放场所。下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3.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D)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4.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C)A.cB.dC.eD.f解析第3题,d、g分别位于小兴安岭与南岭,是我国林区,且都为湿润地区;a位于塔里木盆地,以沙漠为主,草原仅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带;f南端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c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破坏严重,风沙较大。第4题,e位于青藏高原,该区域是我国众多河流发源地,而且湖泊广布、沼泽较多,该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目的。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图甲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乙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5~6题。5.有关图示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C)A.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6.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B)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荒漠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强,而草原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主要受降水影响。第6题,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b、a。森林树冠大,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草地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荒漠区植被稀少,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3)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强大的冬季风,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吹起大量的沙尘东进南下,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因此在西北风的作用下,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35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突破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