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达标(十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最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题。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A)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B)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而侵入型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表冷凝形成的。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安徽天柱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左图为天柱山主峰天都峰景观,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右图中相对应的是(B)A.a和6B.b和3C.c和5D.d和14“”.有关左图中天都峰景观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①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而形成②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③受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④经历了地壳的上升运动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右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箭头三进一出的为岩浆,由此得出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确定b为岩浆岩;3为内力作用;剩下c为沉积岩,2、5为外力作用,故B正确。第4“”题,出露地表呈现山岭的天都峰是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形成。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其出露地表,后在外力作用下,受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故C正确。浮来山又被称为浮来峰、飞来峰,有人用推覆构造来解释其成因。推覆构造是一种岩层位移很大的断层构造,其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的岩块之上读推覆构造示意图,完成5~6题。5.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C)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①④③②6.据材料推断浮来山的形成过程是(B)A———.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C———.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地壳上升D———.推移上覆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断块抬升解析第5题,首先要理解推覆构造的概念,然后以图中黑色岩层为参照岩层进行岩层新老关系的推断。在没有发生水平挤压时,较老的岩层在下,较新的岩层在上。最上面的②岩层最新,最下面的①岩层最老,黑色岩层之上的④岩层要比黑色岩层之下的③岩层新。第6题,根据地质构造推断,该地岩层先是经历了水平挤压并发生了断裂,之后左侧岩块在相对运动中推移到右侧岩块之上,经过漫长时间的外力作用,上覆岩块中破碎的部分被侵蚀掉了,剩下了孤零零的浮来山。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南北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由图可知(B)A.①地蕴藏有石油资源B.②地岩层在张力作用下破碎,受侵蚀作用形成谷地C.岩层形成年代⑤地早于⑥地D.目前③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挤压、抬升8.②④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A)A.该河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B.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西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加之受侵蚀作用形成谷地;①地为向斜构造,没有石油;⑤地岩层形成的年代晚于⑥地;③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第8题,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由图可知,②处河流的堆积物在北岸,说明河流偏向于南岸,河流由西向东流;④处河流的堆积物在南岸,说明河流偏向于北岸,河流由东向西流;由此说明河流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