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30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2)代表(3)宗旨:传播文化、发展学术。(4)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5)意义2.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历史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① 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 政治: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 , 刑杀。,③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④ 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和荀子① 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② 主张③ 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______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道家(1)老子(2)庄子【问题思考】想一想 “百家争鸣”中“家”的含义是什么? 想一想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根据材料,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辨一辨 孔孟的“民本”思想等同于今天的现代民主。 4.法家:韩非子(1)时间: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主要思想: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从“无为”到“有为”(1)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__________”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等。(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3.儒学成为正统(1)重用文学儒者: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________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