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物理(人教版)第二轮专题讲座 物理 1 必修教材(必考内容)专题一 物体的受力和平衡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受力分析,深化对力的概念的认识,提高受力分析的能力2.应用力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平衡类问题本讲重点: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的应用本讲难点:1.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2.平衡条件的应用一、考纲解读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大纲》对“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等考点均为Ⅰ类要求;对“力的合成和分解”为Ⅱ类要求。力是物理学的基础,是高考必考内容。其中对摩擦力、胡克定律的命题几率较高。主要涉及弹簧类问题、摩擦力等,通过连接体、叠加体等形式进行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是复习的重点。二、命题趋势本专题的高考热点主要由两个:一是有关摩擦力的问题,二是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本章知识经常与牛顿定律、功和能、电磁场等内容综合考查。单纯考查本章的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中等难度。三、例题精析【例 1】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 P 质量为 2m,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为 m的物块 Q 相连,从滑轮到 P 和到 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 Q 与 P 之间以及 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 ,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 F 拉 Q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 F 的大小为 ( )A. B.C. D.解析 将 P、Q 看为一个整体,受两绳相等的拉力 F0和地面的摩擦力 f 及拉力 F 作用,做匀1PQF速运动,有 F=2 F0-,再对 Q 隔离,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 F= F0+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F=。答案:C【例 2】如图所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A 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 A 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B 端吊一重物。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 B 端,用拉力 F 将 B 端缓慢上拉(均未断),在 AB 杆达到竖直前(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C.AB 杆越来越容易断D.AB 杆越来越不容易断解析:因为轻杆,力的作用点在杆的一端,故杆中的作用力沿杆的方向。对B 点受力分析,如图,当 θ 角减小时,绳中拉力减小。杆受到的压力沿杆的方向,故杆无所谓易断不易断。故 B 项正确。【例 3】物体 B 放在物体 A 上,A、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