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_第1页
1/2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_第2页
2/2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生动地记叙了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一群文人墨客游宴兰亭临流赋诗的空前盛况,抒发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感喟。全文三段,依情感变化的脉络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段写景叙事,再现欢乐场景,为第一部分;第二、三两段抒情议论,表现人生悲痛,为第二部分。前者叙“乐”简练,后者抒“悲”深沉。下面结合文本对此稍加剖析。 (一)叙“乐”简练。第一部分描述人事景物,天时地利,文辞简约,意韵丰厚,多方点示,聚焦一“东”。具体分析,其“乐”有五:名士济济,聚会兰亭,一乐也。这一次修禊,是 42 人的盛大集会,与会者大多是社会贤达,名流居士,名门望族的王氏家族来人也比较多。作为游宴雅集,以文会友,以酒倾心,不是比赛官位,甄别穷达,所以文中对人物的介绍只有八个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摒弃了介绍官职、地位的庸俗写法。这也表现出王羲之清高雅致的情怀。 山环水绕,境界清幽,二乐也。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竹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纯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活力无限,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流连山水的舒心惬意。耐人寻味的是,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可是文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山、水、竹、林、天、风而已,而且写林写竹,也只言其“茂”,言其“修”,而弃其碧绿苍翠,极力营造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这样的山水,正可以涵养淡泊、宁静的心性。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竹,中通外直,不枝不蔓,劲健挺拔,节节高升,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它向来是文人雅士高风亮节的写照。古人多有咏赞。唐求《庭竹》写道:“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霜雪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郑板桥《竹石》这样赞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南西北风。”苏东坡亦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王羲之舍万千风物不说,专挑茂林修竹入文,其实正暗示了作者清幽高洁,洒脱不俗的人格情操。 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三乐也。曲水流觞,亦歌亦咏,抒情言志,自由自在。这种群集宴饮有别于纸醉金迷、浅斟低唱的豪华气派,更多地带有文人娱情山水、放浪形骸的特点,甚至还有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在这种场合,人们不再受传统礼仪的约束与规范,更不必在严格的等级秩序面前那样诚惶诚恐,诗人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