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政治 唯物史观(二)学案学习指导即时感悟【复习习目标 】 1.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特征,掌握如何做出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 帮助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重点难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准确把握学习目标要求【学习方法指导】积极探究,认真整理记出自己的疑问。方法是指导【知识梳理】学案一【自主合作探究】探究一: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我国“双向选择”的市场用人机制也日益规范。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猛增,大学毕业生开始出现就业难。许多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始转变陈旧的就业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转变了择业盲目攀高的观念,抛弃了“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的“三高六点”的择业标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的需要,选择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1)结合我国就业形势,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一原因可以得出什么哲学道理?(2)事实启示我们应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探究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不同阶段的土地政策。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依靠贫农先自主探究再合作探究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并在具体的土地改革中,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 分别地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土地政策发生较大的变化,显示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探究三: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在这首诗中,农民和地主的价值选择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元代学者许衡有一天外出,因为天气炎热感到口渴难忍,同 行的人纷纷去摘路边的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别人笑他顾虑多,许衡正色地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个故事包含的人生观、价值观道理是( )A.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