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第一专题 奇异的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2、领会本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学法建议】1、抓住关键语词理清说明顺序,明确荔枝的相关特点。2、紧扣关键语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引用古代诗文达到的说明效果。【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 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2、资料链接(1)学前指导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 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科学性(正确、准确);文学性(生动、形象)(2)文体介绍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3 字音红缯( ) 紫绡( )瓤( ) 醴酪( ) 龟裂( ) 绛囊( ) 瓜蒂( ) 莆田( ) 渣滓( )渍( )啖( )【课内探究】1 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词,概括每段段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的特征。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荔枝的? 3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荔枝的特征? 4 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隐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5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周密、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请学生讨论合作完成。(1)科学性 ① 语言细密精确(限定范围、修饰程度、说明条件、比喻形状)如:“现代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能改成“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 作者用揣测语气,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就变成了肯定语气,指将来必然产生的事实。又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 常”、“荔枝的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1枝晒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在语言的周密上,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