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传统化学文化课标解读要点网络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6.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7.了解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1)构成微粒(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①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②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3)同素异形体①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②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4)物质类别① 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② 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③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a.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CO2、SO2。b.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CaO、CuO。c.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Al2O3。④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H + 的化合物。⑤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 的化合物。⑥ 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补短板](1)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 O2与 O3的混合物。(2)分子式相同的物质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混合物。(3)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淀粉、聚乙烯)。(4)一个一元强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 H+,电离出一个 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5)盐中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阳离子,也可能是 NH。(6)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如金刚石由原子构成,NaCl 由离子构成。(7)测定固体是否为纯净物的一般方法是测定是否有固定的熔点。2.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补短板]物质分类的“三大误区”(1)误认为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分类结果实际上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属于不同的类别,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2)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