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教学设计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 田才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实验猜想发现正弦定理,并从理论上加以证明,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5》(A 版)第一章中,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而定理本身的应用(定理应用放在下一节专门研究)又十分广泛,因此做好该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发现和证明,感受“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这种数学地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想,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难点是三角形外接圆法证明。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正弦定理,理解证明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实例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责任心。四、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设计思路如下: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 课前放映一些有关军事题材的图片,并在课首给出引例:一天,我核潜艇A 正在某海域执行巡逻任务,突然发现其正东处有一敌艇 B 正以 30 海里/小时的速度朝北偏西 40°方向航行。经研究,决定向其发射鱼雷给以威慑性打击。已知鱼雷的速度为 60 海里/小时,问怎样确定发射角度可击中敌舰?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