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讲 近代中国精神文明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2011 年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因而在 2011 年的高考中,本讲所涉及的考点中,三民主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如:重庆卷 18、广东卷 16、四川卷 17、全国新课标卷16、全国文综卷 37;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三民主义作了考查。(2011·四川卷 17)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 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和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清末顽固派和维新派都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不能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这是政府不信任百姓(上图中“政府视百姓之程度低”),老百姓更不信任政府(上图中“百姓视政府之程度更低”),体现了人民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其解决之道就是尽快设议院、开国会等,实现政治民主。 中国近代各派思想潮流的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思想各流派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理清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① 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中体西用”的方针,并付诸实施开展洋务运动。 ② 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他们继承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又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③ 康梁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形成全面、系统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并通过戊戌变法付诸实践。 ④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革命派发展了维新派民权主张,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中华民国。⑤ 马克思主义者与激进民主主义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以俄为师,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注意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扬州市 2010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17)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