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第二天夯实基础1.朗读《滕王阁》,结合注释读懂诗句。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江:指赣[gàn]江。 渚:水中小洲。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栏杆。2.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作品鉴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唐王勃作,作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滕王阁序》以语言流光溢彩、 美不胜收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 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情理中又包含着深蕴,可以说是“文”“质”相得益彰,“情”“理”珠联璧合,这也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这首诗原附于《》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拓宽视野初唐四杰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约630--680 后,有《幽忧子集》)、骆宾王(约 638 一?有《骆宾王文集》)、王勃(649--675,有《王子安集》)、杨炯(650—693 后,有《盈川集》)。初唐四杰都是英姿逸发的少年天才。骆宾王七岁即能诗,被称为“神童”。杨炯十岁即应童子举,翌年待制弘文馆。王勃十六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卢照邻二十岁即为邓王府典签,“王府书记,一以委之。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张膂《朝野佥载》)。但是在仕途上,他们又都是坎坷不遇的。四人中,仅杨炯官至县令。年少志大,才高位卑,这种人生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性格和文学创作。一字千金据说,初唐诗人王勃到南昌参加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了脍炙人口、留传千古的《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