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2014 高三语文 早读晚练 4 华东师大版 只写回忆不算创作,而现在连回忆都不愿意了。怕从现实的大路踱人过去的窄巷,庆祝甜蜜的凄凉。巷里巡逡也许还找得到亲朋老地址,却都搬走了。少年憧憬依稀。追寻的似乎都是觅不到的东西。多年前孜孜挖的井已被时间汲干。深恐掉人,曾用理智盖住,奈何情感还是掀起。往昔的惆怅竞像背后伤痕,随身携带,吻不到,摸却痛。 侵袭的幸亏不是孤独。孤独就隔绝社会了。觉得寂寞只因还关怀人群。 对德丽莎修女,最大的寂寞是饥饿和贫穷。 我们必须互相发现。”互相发现的也许是贫乏,但总比各自占领孤独宽裕。不甘孤独而做研究的学者发现孤独伤害身体,非但减少白血球细胞,还导致心脏病、肺痨、癌,甚至死亡。既然恐怖,就消除孤独,因为再也没有比死亡更孤独的了。 看书可以排解孤独,却陷入烦恼。读不一定懂,懂也不见得解决问题。问题真多。历史都是读来的,许多的过去,活人不肯参考,活久竞不肯再相信历史了。历史既然是人为的就不可能放弃罗素的三种热情: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苦难的同情。爱总是有的,但知识增多烦恼也加深,而只在屋里同情也是一种残酷。 看书静不下来就听音乐。音乐虽推不倒墙却可爬过墙。“没有音乐,生命是一个错误。”尼采发疯前说的。活着已不错,要不发狂却越来越难了。活着勉强及格,至少仍肯欣赏人间一种东西叫艺术。倘若嫌独奏单调,就听协奏;倘若嫌协奏幽柔,且听交响。连鱼听音乐时都游得较优美。不知鱼孤独喝人多少水才给人吃,但知作曲家花掉很多心血才给人听。声音写起来很痛苦。沙迪说他作曲前常徘徊数遍,只有自己陪自己。难怪听到的音乐不奏悲哀就唱愤怒——常常是悲愤。一般人却宁悲而不愤。柴可夫斯基最后作品第六交响乐是幽怨的变奏,本来他不肯用“悲怆”做附题,但自从加上悲怆的字样后听交响乐的人也增多,更容易卖出去了。 柔情畅销,你却仍偏爱不流行的声音。然而墙外总是流行着新闻——那些挑选过的消息。现在报告气象:今天天气晴,阳光普照,多云,时阵雨。广播员自言自语久后就报乱了。既然多云就激烈下阵雨,湿润着什么。 风怕寂寞,追云去了。留下你,晴朗不起来,还要装得很幽默。仿佛除了幽默外,不知怎样讽刺生命。这生命,如破臭的袜子,不管冷热,仍紧紧穿着,不肯丢弃。 (伴读引思:这是以空对空,凭虚联想而蔓延成一篇佳作。作者显然是在写偶处在城市密密麻麻的建筑蜂巢中作家的书斋生活感受,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