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语文 最后的良知作文素材 苏科版一个人想着不劳而获,干些偷鸡摸狗的事,良知便可谓学泯灭了大半,材料中的外公便是这样的人,然而他之所以能挽回声誉,被人称赞,靠的是心中的 知耻之心,一点微弱的火苗,最终重燃起人性的光明。知耻是人性最后的良知,也正如孟子所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倘若外公 看见菜园主人无深究之意,便也不觉得偷东西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在乡里乡亲面前依旧能抬得起头,更加肆无忌惮,后果便不堪设想。现代人的 那点良知的火苗, 正渐渐地虚弱下去。我曾看过别人揭穿卖假药的,卖假药之人在一片指责声中,腰杆挺直,面不改色,声称要报复揭发者。那个人的麻木,正代表着他的良知的泯灭: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内心的拷问,不怕良心的谴责,任何真理道义品德都激不起他心中的半点涟漪。古人云:“知耻近乎勇”,那么不知耻便足以给坏人无尽的作恶的勇气:工来酒精兑酒、妇产科医生贩婴、法官嫖宿、警察涉黑……而在我们的学习中,一些人考试作弊,却还以末被发现相标榜,以次数更多而炫耀。关于不诚信的耻辱感像被抽掉骨头的躯体,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被称为“健全”呢?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是否记 得小时 候因为一个小错而滚烫的脸颊,深埋的头?也许最纯洁美丽的品质就曾藏在我们体内。而反观现在有些人动辄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不禁想问,是什么让我们知耻的神经迟钝、萎缩呢?人都免不了犯晕犯错,但就像廉颇负荆请 罪一样,那知耻后的脸红又怎能说不可爱呢?一个人无论攀得多高或陷得多深,信仰和素质翻天覆 地地变,但只要那“孩子气”的羞耻心还在,就一定有救,就算大至一个国家亦是如此。德国总理勃兰特在二战死者纪念碑前的下跪,其代表德意志民族所展现的羞耻感与深深忏悔打动了世界。而日本政府恬不知耻地否定侵华的历史,掩盖历史真相则暴露了大合民族的冷血与猖狂,受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