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与诸子登岘山》导学案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与诸子登岘山》导学案_第1页
1/3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与诸子登岘山》导学案_第2页
2/3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与诸子登岘山》导学案_第3页
3/3
《与诸子登岘山》《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班级: 学号:__ _ _ __ 姓名____ ______ 学习目标:1. 初步熟悉登临诗的特征及思想内容2、掌握登临诗艺术手法学习重点: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学习准备:1、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歌内容情感 2、预习导学案前置性补偿,了解相关常识。前置性补偿:一、登临是唐诗中常见且内涵丰富的一个意象,登高(山)、登楼、登台(阁)都属于“登临”的范畴。“登楼必愁,登台必悲”。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怀身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乡怀亲;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怀古伤今;而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感悟人生哲理。二、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曾隐居鹿门山。40 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杜牧,晚唐诗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虽有报国之志,但不受重用,只能外出为官。当时代的衰颓和自身的怀才不遇使他感到无可奈何时,他也常常以自我旷放来寻求解脱,希望有一种闲适的生活和恬静的心境。在做州官时,喜欢与友人游山玩水,因此登临咏怀之作的笔下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总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他们都是失路之人,惺惺相惜。 新知探究:《与诸子登岘山》1、结合诗人的遭际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 3、颈联的写景,对于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4、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九日齐山登高》用心 爱心 专心11、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呢?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的心情? 3、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插满头呢?4、尾联传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5、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吗,试作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与诸子登岘山》导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