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导学案 苏教版学习目标梳理课文第 8~10 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预习检查】小组交流预习内容,讨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轮流回答预习问题,展示预习及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在老师点拨下解决问题。【课堂学习】一、梳理课文第 8~10 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翻译下面句子二、内容理解[问题]: 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明确] 记载会场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书一笔,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筹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比,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君臣对比,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对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 ②.“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 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着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 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置赵王于优伶之 地,不禁沾沾自喜赵王几近优伶,顔面丢尽!“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既倒,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 ③.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