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考点阐讲】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2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无序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特征所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使得经济危机的爆发越来越频繁。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明显。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这次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采势猛,破坏性大的特点。 考察这次危机的前因后果以及过程,应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危机性,尤其在发展高潮时要注意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因为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如贫富分化的悬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幅度与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的生产总量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在经济发展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要居安思危。第二,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的大幅增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政策及推卸危机,向别国转嫁危机只能会反过来危及自身,加深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三,危机的爆发既是资本主义矛盾总爆发的后果,但危机的爆发也给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提供了机遇。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和完善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第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 2、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罗斯福新政是在空前的大危机下出现的。这是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调控大危机、经济滑坡的情况下出现的政策调整。其基本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采取一些措施缓和国内阶级矛盾。这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节,也是对经济危机反思后的新的认识,一方面要从客观上调控生产过程,政府要加强干预,强调生产的计划性,从而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同时,要保障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受任何影响,尽量维护资本家的根本利益;再次,提供就业机会以工代赈,不仅拉动了内需,扩大了生产,使市场逐步稳定下来,同时还有利于缩短贫富差距,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无疑是重大的,它不仅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的上台,而且,新政还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国家干预经济从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起了调节作用,成为国家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