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选修部分》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高考考点:12.社会发展的规律 p8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13.社会历史的主体 p8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4.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p96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梳理:12.社会发展的规律 p86(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②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落后于----,超前于----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发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含义(略)② 关系: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能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4)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①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②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3.社会历史的主体 p82(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