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一中 2015 届高三历史摸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2.“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3.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4.“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5.下图是 1843—1858 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6.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① 传播信息 ②开通民智 ③引导舆论 ④控制政府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1911 年 11 月 2 日,《神州日报》刊登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的电文: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人满洲,存帝自扰。该电文A.促成了袁世凯成为首位临时大总统 B.说明了辛亥革命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C.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迫切要求 D.反映了当时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8.1940 年 9 月 7 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1机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