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二十三、文从字顺之美,气通脉连之妙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就是写文章,而要写好文章就得认真研读别人的文章,研读那些典范文章。典范文章都是文从字顺、气通脉连、逻辑清晰的文章。读文章、写文章都离不开逻辑的制约,没有了逻辑,就无法交流了。自相矛盾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有一楚人在街上卖矛和盾。他先吹嘘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它。”过了一会儿又吹嘘自己的矛:“我的矛非常锋利,任何东西都能刺穿。”旁边有人讽刺地说:“那么,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又如何呢?”卖矛和盾的人顿时无言以对。此人吹牛吹出了漏洞,当然无法应对。“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与“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是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二者不可同 真,至少有一假,亦可同假。事实上,很可能这人的矛不能刺穿所有东西,而他的 盾也不能抵挡所有的东西。细细分析开来,“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蕴涵“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而“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又蕴涵“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二者的推论形成矛盾关系,显然不能同时成立。因此,他的吹嘘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自相矛盾只能使人的思维混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此寓言讽刺那些自相矛盾的人,“矛盾”一词也由此而来。《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郑县有一位姓卜的,他常常在外胡混。有一天,他的裤子破了一个洞,就买了新布,回家让妻子为他作一条新的裤 子。妻子问他如何做,他回答说“照原样”。于是他妻子把裤子照原来的样式做好后,照原样在裤子原来的地方剪了一个同样的洞。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从逻辑的角度来说,无论他的妻子是有意还是无意,她都违反了同一律(同一律要求概念、判断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同一)。“原样”在其丈夫的含义是指原来样式的、尺寸 的裤子而绝不是带有那个破洞的原样。看来说话、写作不注意逻辑,就会闹笑话;当然了专门违反同一律,偷换概念,给对方造成错觉,进行辩论,那 是另外一回事。华盛顿有这样一则故事——据说有一次,邻人偷了华盛顿家里的一匹马。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里去讨索,但那人拒绝归还,并声称那是他自 己的马。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那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急着争辩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