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十六、叙事跌宕起伏,写人生动传神——语文与小说同学们,学习语文离不开对小说的阅读和鉴赏。自从近代以来,中国受西方侵略和影响之后,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中华文学逐渐发生了变化,本来以诗歌为核心的文学体系变成了以小说为主体,如今诗歌已经走进了象牙塔,日渐衰落。尽管 20 世纪末产生了一个海子,但是这些诗歌,大多与中国特色(本民族语言)的适宜于朗读和口头传诵的诗歌究竟不同,所以诗坛毕竟还是冷清了很多。正因为这样,小说这一适合大多数人口味和欣赏水平的文学样式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现当代文学的宁馨儿,大受青睐而不衰,汩汩滔滔,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但这里我要告诫同学们的是,小说的阅读不仅仅在于好看的情节,更在于充溢在情节当中的“诗情画意”。朱光潜(中国现代美学之父)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多读读诗歌,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因此,我们阅读鉴赏小说,要把它当做诗歌来读,读出充溢其中的的诗意。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是以“刻画人物形象、寄托作者思想感情并进而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任务的艺术。离开了这个核心,即使情节如何热闹,也只能是二流小说,因为它丢掉了小说的“魂魄”。翻检一下我们阅读过的小说和电视屏幕上的小说(影视文学),我们就会明白这一点。孔乙己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永远也抹不去,他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衫”与短衣帮混在一起的人,他的典型话语“多也,不多也,多乎哉!”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鲁提辖挥拳痛打镇关西的场面,我们仍然记忆犹新;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也不会忘记他虽然没有出场,但是我们绝对会想象得到他饱经风霜的面容;马蒂尔德的幽怨、风光、勤劳,仿佛永远刻在我 们的记忆深处;“我”因为送给万芳礼物却又不得不收回的那种悔恨,在生活中缕缕碰到,让我们铭刻至今……荧屏上的电视剧可谓多矣,然而能在我们记忆深处留下烙印的也就那么几部,我们不会忘记极具个性色彩的石光荣、李云龙、喜耕田和喜来乐,我们会仅 仅乐道于断案如神的狄仁杰,我们也会啧啧称赞唐国强塑造的毛泽东、卢奇塑造的邓小平……凡此种种,都是因为这些作品能够成功地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并能在深层次上发掘出生活的本质和诗意,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人生的砥砺。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最主要的任务,是小说这种艺术的核心。刻画人物形象,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只要 我们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