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2.理解恒星日与恒星年的基本概念;3.理解黄赤交角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意义; 4.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一般规律。重点:1.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一般规律。难点:黄赤交角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意义教法:演示说明法、板图讲解法、列表对比法课时:2板书: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公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恒星日=23 h 56 m 4 s(太阳日=24 h)恒星年=365 d 6 h 9 m 10 s(回归年=365 d 5 h 48 m 46 s)速度角15°/hN=0S=01°/d与日地距离负相关线与纬度负相关30 km/s轨道面赤道面黄道面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影响地球形状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190°66°34′23°26′地 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夏至B 6.22春分A 3.21 春分A 3.21秋分C 9.23冬至D 12.223.太阳辐射能的回归年变化 直射(多) 斜射(少) OA B C第 1 课时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入新课:本单元前三节我们学习了宇宙空间的有关知识,后三节我们将来学习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其中,1·4 节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1·5 节和 1·6 节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 1·4 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2.内容安排:从课题来看本节应该有两个大问题,即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其实本节有三个大问题,即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二者关系。这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前两个大问题(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下堂课我们将要学习第三个大问题(二者关系)。二.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2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23°26′N23°26′S0°1.地球自转:(1)中心(2)方向(3)周期(4)速度(5)轨道面2.地球公转:(1)中心(2)方向(3)周期(4)速度(5)轨道面四.教师精讲自转公转中心① 地轴知识:地轴是指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假想轴,其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② 自转证明:1851 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所做的著名的傅科摆实验。(结合阅读材料《地球自转的证明》)① 地球公转轨道(结合图 1·20):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