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函数的概念(共两课时)1.2.2教学时间:2010 年 9 月 9 日星期四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2.了解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3.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教学重点:函数概念和函数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自学法和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Ⅰ)引入问题问题 1 初中我们学过哪些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问题 2 初中所学函数的定义是什么?(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如果给定了一个 x 的值,相应地确定唯一的一个 y 值,那么就称 y 是 x 的函数,其中 x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Ⅱ)函数感性认识教材例子(1):炮弹飞行时间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炮弹距地面的高度 h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对应关系 ( *)。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 A 中的任意一个时间 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 h 和它对应。例子(2)中数集 , ,并且对于数集 A 中的任意一个时间 t,按图中曲线,在数集 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 S 和它对应。例子(3)中数集 ,且对于数集 A 中的每一个时间(年份),按表格,在数集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和它对应。(III)归纳总结给函数“定性”归纳以上三例,三个实数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两个数集 A、B 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数集 A 中的每一个 x,按照某个对应关系,在数集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 y和它对应,记作 。(IV)理性认识函数的定义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其中 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 x 的值相队对应的 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1)对应法则 f(x)是一个函数符号,表示为“y 是 x 的函数”,绝对不能理解为“y等于 f 与 x 的乘积”,在不同的函数中,f 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y=f(x)不一定是解析式,在不少问题中,对应法则 f 可能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解析式,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