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历史教学的切入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电影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它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作用于一体,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它还能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正因为多媒体技术有这些优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断升温,有的基本上是节节课都使用,特别是公开课、汇报课的使用更加频繁。当然,我不否认多媒体教学在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思维启发、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这种无节制、无目的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不恰当的,有时可能是恰恰相反、得不尝食。笔者认为,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当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1.从兴趣点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时总会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它能弥补视听教学手段的某些不足,能使历史教学达到生动性和真实性统一。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无目的、盲目的进行,要善于捕捉兴趣点,有针对性的使用。兴趣点切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表现在下列方面:(1).新课导入时,恰当切入,能起到激趣的作用。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学生感兴趣的是宏大的战争场面,我抓住这一兴趣点,制作课件时切入电视剧《长征》的片头曲《十送红军》,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细细体味和感受那段历史。然后设疑“这是一首什么歌?它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你了解多少,能给同学们说说吗?”学生就在自己比较熟悉的故事中有兴趣地、快乐地学习。又如《九一八事变》一课,学生对中日关系很感兴趣,我抓住这一兴趣点,播放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及日本撰改教科书事件的时事图片并配音《松花江上》,然后指出,小泉不顾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国人民的反对极力参拜靖国神社,妄图否认对中国及亚洲各国的侵略史实,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应该牢牢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同学们,你知道日本侵略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侵略中国的?是什么大事?由此引入新课,这节课学生爱国情感充分的调动起来,讨论激烈,认识清楚,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