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朱河中学 2014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学案一、近代中外历史比较的价值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史有了实质性意义,拉开了近代世界历史的序幕。拉开这一大幕的欧洲国家,率先登上历史舞台。14-18 世纪的世界近代史主要是欧洲的近代史,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率先走向近代。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对基督教文明的执着信念,驱使欧洲人走向整个世界,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亚、非、拉被迫卷入这一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被动承受者。按唯物史观的观点,这一现象和进程的根本驱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与扩张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无限的追求,促发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又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整个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形成为一体。近代世界历史的主宰者是欧洲强国,中国等亚洲国家是被动的承受者。然而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等国家如何在被动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通过中外对比可以发现一些脉络,得到有益的启示。二、近代世界部分考点一览三 、 近 代 中 外历 史 比 较 ( 角度 的 选 择 与 点的确定)1.政治:鸦片战争以前中英政治制度;2.经济:工业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工业革命与交通通讯工具的革新3.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近代西学东渐的潮流4.科技:中西科技发展及影响5.其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对同一时期中国的影响。四、近代中外历史比较例说1.清对外政策与世界趋势1787 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首诗表明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据此回答:(1)此诗反映了当时清朝的什么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得以实施的经济基础。(2)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扼要评价这一外交政策。2.中英政治制度比较材料一 商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因或橄榄因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竹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时期阶段思想经济政治工人运动科技文艺14-18 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世界人文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经典力学文艺复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