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

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_第1页
1/138
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_第2页
2/138
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_第3页
3/138
序吴大猷先生 1907 年出生于广州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得我国物理学界前辈饶毓泰的赏识。1931 年经饶毓泰和叶企孙推荐,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1932 年完成了《最重元素低能态》一文,预言铀后元素的存在,为后来超铀元素的发现做出了开创性的理论贡献。1933 年获博士学位。1934 年,吴先生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时年仅 27 岁。抗日战争期间,吴先生转往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尽管当时学校物质条件极差,但西南联大却以国际级学术水平见称。吴先生在艰苦条件下写成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和结构》一书。这是红外光谱、喇曼光谱和分子结构方面的首部研究专著,也是该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吴先生因此书而于 1939 年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吴先生教书育人,奖掖后进,当年在他门下受业的学生,后来许多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吴先生去美国,先后在美国几所大学执教并从事物理学研究,其间有 14 年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负责理论物理研究工作。1956 年后,吴先生常到台湾讲课并兼任职务。1978 年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退休后定居台湾。几十年来,他为台湾的科学和教育的发展绘制了蓝图,制订了发展规划和一系列政策,大大促进了台湾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从而也推动了台湾的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吴先生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同时,出版了 13 部专著、近 120 篇研究论文,涉及原子物理、分子物理、统计物理、天体物理与大气物理、原子核结构、散射理论、等离子体、气体和相对论等。吴先生在这些领域做出了不少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吴先生除了从事物理学研究,关心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之外,还涉足人文、社会等领域,对时代的弊病常常给以有力的针砭。吴先生自己说:“作为一个曾与任何组织和党派无瓜葛的‘局外人’,使我在决策时更独立也更客观。经年的严格学术生涯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思想的诚实性。对于无论个人或小集体利益的淡漠使我弥补我的坦率——对于过失直言不讳——可能带来的损失。”吴先生的坦诚率直赢得了公众的敬重。70 年代以后,吴先生开始更多地思考有关科学的理论性问题,对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本质等进行深入的探讨。1974 年他出版了《现代物理学基础的物理本质和哲学本质》(The Physi cal and Phi l osophi calNature of theFoundati on of Modern Physi cs)一书;1988 年 1 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