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力量——语文与哲学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力量——语文与哲学渭南市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 王满仓同学们,语文学习离不开思想的涵养和提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动脑子、没有思考的学习,是一种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的学习,必然会像孔老夫子说的那样,陷入一种迷茫困惑的境地。但是,我要向同学们强调的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只是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和最基本的态度。我要说的是什么呢?标题中已经写得明明白白的了,那就是“思想的力量”。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说、听、写四种能力的养成,这四种能力都是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能力。其实比这还要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听”和“读”,特别是“读”,大量阅读经典、典范文章,养成一种辩证思维的习惯,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深邃。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章,文质兼美,思想含量极高。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或深或浅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仅以《论语》为证,即可说明。上面提到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孔老夫子把学习和思考紧紧结合起来,强调了两者须臾不可分离的紧密辩证关系。学习离不开思考,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地思考,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并进而提高学习质量;思考需要载体,光思考而不去扩大思考的范围,也就是继续学习更多的知识,思考就没有了意义。看来,我们只有着眼于深刻理解其中的哲理,才能顺畅的翻译它,理解它;反之,则会像这句名言所说的那样,陷入迷茫、困惑的泥潭。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很多同学学了这句名言,不做深入的理解和揣摩,就会轻描淡写地理解成“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他们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这样理解错了吗?没有。但是,这样理解难免有些幼稚、稚嫩。孔老夫子不仅仅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道理,还为我们敲了警钟:为人处世,要辨别真伪高下善恶,选择那些比自己高明的人作为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不仅仅是找个老师,这里的“师”更多的是一种比喻),而不要选择那些低俗的人做榜样。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仅仅依靠自己弟子的记载,留下一本只有 20 篇的《论语》,就支撑起了华夏民族的文化核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言以蔽之:“思甚深”。一部《论语》,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思想,涵盖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处世等几乎社会科学的的各个门类。难怪宋代命相赵普说“半部论语知天下”,虽说此言有些夸大,但也道出了《论语》思想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