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二语文 夜归鹿门歌1导学案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二语文 夜归鹿门歌1导学案_第1页
1/2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二语文 夜归鹿门歌1导学案_第2页
2/2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夜归鹿门歌 2学习目标 1、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悉 律诗的格律知识。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和孟浩然的生平,结合课文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诗,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 过 程学习笔记教学设计【预习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①、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②、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探究案(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读并分析第 1 句 师: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1 2、读并分析第 2 句 师: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3.如何理解“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中的“亦”?诗中所涉及的“人”和作者的归途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二语文 夜归鹿门歌1导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