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解题要诀+典例精析+押题训练)曲线、柱形、表格类提升要诀VIP免费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解题要诀+典例精析+押题训练)曲线、柱形、表格类提升要诀_第1页
1/10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解题要诀+典例精析+押题训练)曲线、柱形、表格类提升要诀_第2页
2/10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解题要诀+典例精析+押题训练)曲线、柱形、表格类提升要诀_第3页
3/10
能力专题2曲线、柱形、表格类提升要诀一、坐标曲线类该题型以直角坐标图形式呈现,通过曲线的变化,揭示生命现象及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类试题能将大量的信息隐藏在图中,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解题要诀第一步:识图:识图的关键是识标、明点、析线。既要注意曲线的起点、趋势、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终点,又要注意曲线中的数据。“”第二步:析图: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联想与曲线有关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寻求曲线中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并由此分析曲线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趋势及它们说明了什么,以此揭示问题的实质和规律。第三步:用图: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把生物学问题巧妙而合理地设置成坐标曲线题,学生必须通过剖析坐标图,运用图中曲线的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表达。典例精析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某实验小组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入盛有适宜培养液的两支试管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CO2浓度分别设置为0.05%和0.03%,以白炽台灯作为光源,移动台灯改变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中曲线1、曲线2。请分析回答:(1)测定净光合速率除了测定O2释放量外,还可以测定________吸收量。(2)据图可知,限制D点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限制EF段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F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小组又做了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CO2浓度为0.05%)温度(℃)1020304050光照下释放O2的速率(mg·h-1)9.6714.6719.6721.6719.33请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分析并设计探究实验思路: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应如何设置该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实验中还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③预实验中温度为______℃时,光合速率最大。此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的实验。(1)净光合速率属于因变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测定,除了测定O2释放量外,还可以测定CO2吸收量。(2)据图可知,C点与D点都处于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但1号试管比2号试管的净光合速率高,所以,限制D点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D点以后,随着台灯和试管间距离的加大,曲线1和曲线2表示的净光合速率均下降,所以限制EF段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F点时净光合速率为0,其含义是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3)分析图表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小球藻生长的最适温度,显然自变量为温度,而因变量是O2的释放速率。对温度的设置要注意参照题中给出的预实验,注意找出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中的拐点所对应的温度。答案(1)CO2(2)CO2浓度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3)①温度用水浴锅控制好温度,必须设40℃组,另外在30~40℃、40~50℃各至少设置一组②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距离)小球藻的数量③40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押题训练9.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6∶5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约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C.甲发酵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O2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的O2越多,则酒精的产量越高答案B解析当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消耗1molO2可产生1molCO2;当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根据反应式可知,生成1mol酒精的同时产生1molCO2;再结合曲线图可以计算出,实验结束时甲发酵罐中的CO2量为6+18=24(mol),乙发酵罐中的CO2量为15mol,因此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8∶5,故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解题要诀+典例精析+押题训练)曲线、柱形、表格类提升要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