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认识论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理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这条基本原理,并能通过列举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是思维能力,特别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是认识目的教学,培养好的学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材分析 本框的主题是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围绕这个主题,本框共 23 个自然段分为六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第 1 段),引出本框主题。第二层意思(第 2—8 段),讲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第一点表现,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由于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所以说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第三层意思(第 9—14 段),讲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第二点表现,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第四层意思(第 15—18 段),讲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第三点表现,即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人类获得认识,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把知识束之高阁,而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理解这个问题要注意区分两个“根本”。即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 第五层意思(第 19—22 段),讲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第四点表现,即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教材通过打捞石兽的事例,说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六层意思(第 23 段):本框题内容的小结。根据以上层次要点的分析,综合出一个结论,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教学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讲授法学法指导 启发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结论教具学具 书,黑板,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或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西红柿原产于美洲,但当地人一直怀疑它有毒,取名狼桃而不敢吃。直到 18 世纪法国有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定尝它一下。据说,这位画家在吃时,就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但画家不但没死,反而第一个品尝了西红柿的美味。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认识来源于实践。那么,实践对认识还有哪些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问题。讲授新课从预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