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 2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 4 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说课)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的课题“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一句点明了基因与 DNA 的关系,既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与提升,又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这一节内容虽然不多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 DNA 分子不等于一个基因,基因是 DNA 的片段;然后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二级理科班学生,课文阅读和分析能力较低,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 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但对基因的本质没有真正理解,还没把基因、DNA 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还弄清楚,通过资料分析、读图理解等例子,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三、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⑴ 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⑵ 说明基因、DNA 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2. 能力方面⑴ 运用数学方法说明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⑵ 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2)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2.教学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五、教学方法讨论法、 演示法、阅读指导法六、教学课时1七、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资料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讨论来理解基因与 DNA 的关系形成基因的概念,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在推理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探求问题的路径,引导学生确立事实、推理、结论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地得出结论。2.结合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特别是概率地计算问题,在将数学模型迁移到碱基排列序列的多样性问题时,应分析遗传信息多样性与 DNA 分子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3.通过 DNA 指纹技术的应用,体现 STS 教学。用心 爱心 专心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提示〗本节“问题探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4n。阅读思考引入新课引言摩尔根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后来证明染色体中只有 DNA 是遗传物质。那么,基因与 DNA 有什么关系呢?思考引入新课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56“资料分析”,看懂图A、B、C,分析强调: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3、人类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