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1 第八单元 第 3 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课标及教学要求】内容标准学习要求 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1.概述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等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2.认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3.体会新中国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而贡献力量的热情。过渡时期的概念使中国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发展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知识结构】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49-52 年) 1、政治: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巩固人民政权:⑴ 基本解放全国领土 1951 年和平解放西藏⑵ 土地改革的完成 1952 年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⑶ 抗美援朝运动——赢得和平环境19491956196619761978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840 2、经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52 年国家财政根本好转⑴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使国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⑵ 合理调整工商业;⑶ 加强对农业和工矿业领导,调动积极性二、向社会主义过度:(53-56)(1)经济基础 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制定(1953 年); ⑴ 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言之“一化三改造”。2、一五计划:(1973-1957)①内容: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 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改造生产关系与提高生产力同时并举)(2)法律保障——1954 年宪法的颁布1、内容: 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了国家性质为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根本政治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及义务。2、特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3、意义:①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②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人民的意志;③ 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