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2 页 郴州日报/2019 年/4 月/6 日/第 002 版 理论 安仁县文化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安仁县委常委 县委宣传部部长 刘春芳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文化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担当使命任务,不断增强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安仁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安仁县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一)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城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单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巩固文化阵地,改善了文化馆、图书馆的办馆条件,修缮了唐天际故居、欧阳厚均墓、张徽岳墓,重修了轿顶屋。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 13 个,农家书屋 162 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 10 家,完成免费送戏下乡演出 240 余场,送电影下乡 3000 余场,举办各类大型广场文艺活动 30 余次,县、乡(镇)、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文化市场发展加快。目前,全县各类文化经营单位 180 多家,其中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单位 27 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 10 家,营业性演出场所 2 家,各类腰鼓、军鼓、广场舞队40 余支,民间乐队 120 余支。据初步统计,全县文化市场从业人员 2000 余人,文化产业总投资5 亿元以上,每年直接为国家上缴利税 60 余万元。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加了就业,促进了县城经济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文化资源不断优化。文化底蕴深远厚重。安仁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人才辈出。培育了欧阳厚均、侯材骥、韩京等名人义士,又涌现出唐天际、周轻鼎、东方人、周国桢、谭旭东、刘一桢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名人。文化遗产复杂多样。安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安仁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遗迹,国家级文物藏品达 136 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省级 2 处,各类古文化遗址 260 余处,安仁“赶分社”于 2016 年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文化品牌特色突出。“赶分社”“花鼓戏”“陶艺”“根雕”“米塑”都已成为安仁县文化产业的品牌。 二、安仁县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基本构想 (一)总体目标。“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建造一条神农文化街,扶持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兴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队伍”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思路,...